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浅谈创新理念在建筑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浅谈创新理念在建筑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5-5-30 10:35:52  点击数:6797
创新是一种品质,是一种精神。创新可以带来突破,适应现代建筑项目管理的不断变化,不断改善管理模式和机制,提升企业的管理品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创造企业的更大收益。

一、引言 
创新是一种品质,是一种精神。创新可以带来突破,适应现代建筑项目管理的不断变化,不断改善管理模式和机制,提升企业的管理品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创造企业的更大收益。
在双方股东单位的合作下产生的东辉公司,其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成立之初的公司有闯劲儿、有动力,但鉴于内在的经营管理经验不足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等因素,东辉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用创新的管理理念加以解决方能促进公司的发展。

二、东辉公司的SWOT分析
成立之初的东辉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都经受着各种考验。工程项目的高强度、高密度和高标准要求,让这个新生儿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有来自业主的期望,有来自股东的希望,有来自社会的观望。东辉公司通过自己努力已逐步获得了各方的认可。尽管如此,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使公司增强竞争能力,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在此对东辉公司进行SWOT分析,据此对东辉公司的发展有客观的、清醒的认识。

(一)东辉公司的优势(Strength)
建筑行业竞争激烈,在这样的市场中,东辉公司有着自己的竞争和发展优势。主要表现在后盾支持、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机制体制等方面。
1、强大的后盾支持
东辉公司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它在成立之初就拥有双方股东单位提供的资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南昌道桥工程总公司是一级资质的市政工程总承包企业,可以为东辉公司提供专业技术、专业人才和资金的支持;高新区物业管理公司为东辉公司提供得天独厚的地域资源优势和资金支持。
2、优质的人力资源
在东辉公司,除了几名骨干之外,大部分是社会招聘的职工,80%以上年龄不到40岁,80%以上拥有大专以上学历。这支年轻、有活力的队伍,让东辉公司充满激情,让这群创业新人,既如履薄冰、忐忑惶恐,又朝气蓬勃、勇于开拓。各部门分配着具有初级、中级甚至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经验相结合,不断探索着前进的道路,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3、全新的管理模式
两年多来,东辉公司取长补短,结合了南昌道桥工程总公司的精品意识和高新物业的高效服务理念,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无论是组织机构还是体制机制,都是在用全新的管理模式创造一个现代化的市政施工企业。公司实施“平衡计分卡”战略导向、KPI关键绩效指标方法、360°考评体系。这些创新的管理将成为公司发展的核心主题,使东辉公司一步步茁壮成长。
4、灵活的机制体制
东辉公司在行政管理方面建立了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如《新员工转正考核制度》、《岗位设置以及岗位职责制度》、《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公司收发文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制度》等等。东辉公司在工程管理方面不断完善,先后制定《施工员安全责任制》、《安全员责任制》。只有拥有约束力的制度,才使得东辉公司在工程质量以及工程技术方面得到业主、股东以及社会的认可。
(二)东辉公司的劣势(Weakness)
优势和劣势是相对的,从东辉公司发展的现状来看,其劣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人力资源未形成梯次
公司人员大部分都是年轻人,甚至还有一部分从高校刚毕业,相对而言尚缺乏经验,在整个人力资源体系中未形成“老中新”的梯次。人力管理还相当薄弱、不够精细,根本的问题在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缺乏严格、高效的适应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体系。这种薄弱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影响了项目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以及员工素质的提高。 
2.风险与预警、防范机制不健全 
目前东辉公司的主要业务BT(建设—移交)工程建设。这种BT形式能使企业与资本结合,发挥品牌优势保持核心地位,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但这种发展模式要求公司具备足够的融资能力,才能夺取高端项目,同时要求企业优化自身优良资产,解决融资问题。但是往往这种发展模式是存在着很大风险的,而刚处于成长阶段的东辉公司,在应对风险的机制还不是很健全。
对风险认识不足,对潜在的市场风险、产品风险、财务风险、人才流失风险,简单归咎于市场竞争激烈、生存环境恶劣等。
3.施工现场管理能力不够强
建筑企业离不开施工现场管理,现场管理人员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东辉公司的现场管理人员朝气蓬勃却缺乏管理经验,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可能存在“不敢管”、“管不好”的缺陷,遇到问题可能因为经验不足而未能处理得恰到好处。注重现场施工管理能力和方法,铸造优质工程,才有可能树立良好的形象。
(三)东辉公司的机会(Opportunities)
建筑行业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行业内部竞争日趋激烈,建筑施工行业同其他支柱产业一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有着极好的机会:
1、高新大建设的区域优势
东辉公司处于当今南昌大发展大开发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区内市政设施齐全,服务配套完善。高新区大建设的区域发展优势给东辉公司这个以市政建设为主的施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近几年高新区路网改造、道路养护维修、“白改黑”项目相对较多,有市场才有更多的业务,东辉公司应该紧紧抓住这个区域优势提升自己,打造出更多的精品工程。
2、坚固的行业地位优势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基础设施建设对我省、甚至全国经济的发展都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当今“实体经济”的潮流下,建筑业在一个国家的地位,短时期内是不会随时间推移而改变的。巨大的市场要求,给东辉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日益健全的行业法规
在自身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更需日益健全规范的行业标准来引导。建筑业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建筑业的管理将变得越来越规范,为新兴的东辉公司创造了公平、有序的竞争平台。
(四)东辉公司的威胁(Threats)
1、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建筑市场竞争格局由局部转向全面、简单转向多元。各个企业都想在利润大的“蛋糕”上,分得“一杯羹”。竞争不再局限于单独的一个方向,而是各个领域都有涉及,而东辉公司目前的业务范围相对单一,仅限于市政建设领域。只有不断开拓新的投资建设领域,在专业承包领域有所拓展,才能更具战斗力和凝聚力。
2、普遍存在的人才抢夺
纵观建筑行业,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之势日益膨胀,尤其是在“项目经理制”转“建造师制”之后,市场对技术中坚力量的“争夺”更是愈演愈烈,这必然导致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完善而且合理的管理体系,也是留住人才的一种方式。
3、日益强大的竞争对手
随着建筑市场的日益活跃,进入该市场的主体日益增多。国有企业日益壮大,甚至许多民营建筑企业也是“虎视眈眈”,作为市政工程建设的新生儿,东辉公司面对着强大的竞争对手。东辉公司将在不断地完善中,变压力为动力,让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强大。

三、发展对策
针对当前东辉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该结合当前的形式,注重管理创新在建筑企业的中坚力量。
(一)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完善公司管理体系
从一个工程的准备、实施到最后的竣工验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进行建筑市场的开发,获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施现代企业管理的变革,管理的变革始终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活动中。
1、让人力散发能量。
人是决定工程优劣成败的关键。只有合理地组织人力资源,具有严明的组织纪律,高水平的技能,才能做出高质量的工程产品。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员工的管理水平。努力营造和谐共处的气氛,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团结协作,使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是建设团队中的一员。
2、让制度切实可行。
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完善各方面的制度,制定适合公司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不可机械地照搬照抄。制度的制定关键在于其“可行性”,制度不是空框架,要切实可行才能发挥管理效应。
3、让考核奖优罚劣。
采用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让考核办法有章可循,切实执行。在公司内部形成奖优罚劣形成良好的风气,从精神和物质上激励员工,增强凝聚力,鼓励激发员工更大的潜能。做到开源节流,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润空间。 
(二)改进工程质量管理 ,应对各种潜在风险
质量管理的目标在于以合理的成本保证质量符合既定标准。这就要求对产品的研制、设计、生产、服务都要进行全面质量控制,以使缺陷在产生之前就被消灭。
1、加强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
在工程开工前,根据建设项目的施工图纸、建设地点、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指标向主管工程部门工程管理人员进行交底,并明确该工程的质量要求。工程承揽后,要根据工程特点和业主的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以保证整个工程施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全面实现合同目标。
2、加强材料设备的质量管理。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各种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进行控制,都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必须经取样复检合格方准予使用;对混凝土、砂浆试块必须在监督下取样制作;对进场的各种设备,除有合格证、准用证和使用证明外,还应严格检查、认真安装调试,经试运行确认无问题后,方可投入使用。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
3、加强对现场施工的质量管理。
质量要得到保证,必须严格按设计施工图、国家现行有关标准、验收规范、操作规程完成好每一道施工工艺、工序。在每道工序开工前,对各工序的具体准备工作、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进行检查落实;严格工序交接检查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每道工序完工后,要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再交质检部门联合检、专项检,层层把关,做好每一个施工过程的控制,确保整体工程的质量。
(三)加强现场施工管理,提高公司管理水平
现场施工管理不应只关注进度和质量,还应在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等方面下功夫,做到流程合理,资源有效利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1、以人为本是核心。
现场管理要以人为中心,提高全员素质,加强人员培训,逐步形成梯次,科学合理地组织作业,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协调现场作业,尽可能用较小的投入换取较大的产出。
2、技术准备是关键。
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做好技术准备。熟悉施工图纸,仔细考虑工艺、工序、人力、物力、财力的资源,同时还要考虑不可预见因素和风险因素,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安排,确保现场施工处于受控状态。
3、检验制度是保障。
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更应拥有先进的质量检验检测制度和标准,并不断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以确保工程质量。然而仅仅依靠施工过程中每一工序严格要求来确保建筑施工质量是不够的,工程产品的质量最终需依靠严格的检验检测才能予以鉴定。